生物技术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教学改革分析* 

来源:生物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7

现代生物技术已经发展成为集基因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及细胞工程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相融合的综合技术体系[1]。生物技术是解决农业、林业、工业和医药业中生命科学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2]。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专门作了《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和《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充分体现了生物技术发展的广阔空间。作为一门高新技术产业,其突出特点为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3]。生物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增强科技实力,促进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发展国民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生物技术又是理论与实验紧密结合的,二者缺一不可。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是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实验技能课程,属于学生培养大纲中的能力强化阶段[4]。该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做到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理解实验原理及方案,掌握生物技术领域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系统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性、设计性生物技术实验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学科知识对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其不仅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创新型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5]。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实验教学对于整体的培养方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学环节占据重要地位[6]。

然而,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以该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7]。有少数毕业生就业时才发觉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得片面、零碎,缺乏职场竞争力,甚至影响就业。为了使教学与现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高校应合理配置、使用和更新现有的实验教学资源,有目的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对于不合理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实验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实践的合理整合,探索新型实验教学模式,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性、积极性和创新性[8]。因此,探求适宜学科发展需求的实验教学方法,已逐渐成为实验教学改革所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9]。

本文就观当前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教学存在的部分问题,并结合本校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浅谈如下。

1 当前实验教学存在的部分问题

目前,国内多所医学院校已对相关实验课程进行了整合,取得了一定效果[10],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但仍然存在部分问题亟待解决。

1.1硬件方面 目前,高校硬件方面尚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师资薄弱、仪器试剂短缺、实验场地不足等问题。生物技术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试剂耗材价格相对昂贵,一台仪器需几万至几十万以上,所需经费投入较大。部分高校经费相对紧张,而连年扩招导致学生人数逐步增多,出现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学生分组人数过多、实验室拥挤、仪器试剂耗材不够等现象。师资力量薄弱,一名教师带的学生过多,容易出现兼顾不周的问题。由于学生分组人数过多、仪器试剂不够等原因,平均到每一名学生身上的动手机会就相对较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1.2软件方面 高校存在教学大纲落后、实验设计欠妥、教学实施技术手段单一等问题。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主要为理论教学的一部分,其地位不明确,且多为演示性或验证性实验。学生的实验课程多以单个实验按周开展,时间跨度太大,实验内容无法有机结合[11]。在对实验课程进行考核时,教师常以学生的实验报告作为评分依据,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各方面要求较低,造成许多教师和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实验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12]。有些院校教学大纲长时间不变,不能结合前沿的新技术、新发明做出调整,导致教学内容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有些院校是限于实验条件所限,处于有心无力的境地。而有些院校则可能是教职人员产生了惰性,缺乏教改的动力。部分院校教学手段单一,不能引入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技术手段,或者设计的实验缺少直观模块,过于抽象。生物技术尤其是分子生物学这一块是很抽象的,若不能在实验中引入直观的或者间接的能观察的模块,则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上一篇: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