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
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不断增多,人们更加重视保护环境和森林,我国近些年林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森林植物覆盖面积逐年增多。但林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新问题,林业病虫害防治就是其中之一。在传统林业病虫害防治中,最常见的手段是用化学农药防治虫害,虽然这种方法会起到一定效果,但也会严重破坏与污染环境。可应用现代化生物技术防治林业病虫害,不仅可减少环境污染,还可起到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对推进我国林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生物技术之所以不会破坏植物和环境,是因为生物技术是通过生物本身的特性防治病虫害,在防治过程中,不会对环境和植物造成较大危害,防治效果也比传统喷洒农药好。生物技术渐渐成为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
1 生物技术应用于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和“治疗为辅”的策略,在实际防治过程中有很多种方法,如化学防治、物理防治、林业技术防治和生物防治,但现阶段应用最多的防治方法就是化学农药防治法,所谓化学农药防治法实际上就是应用化学药剂,消杀和防治相关病虫害,而物理防治技术需要分析和研究害虫的生活习惯和生长特点,然后再根据相关内容采取物理或者机械设备改造害虫生活环境,积极调整环境温度和湿度,以此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林业技术防治则是依照病虫害生物特性和影响因素,然后改变林业中植物的生长环境,为植物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以此达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通过相关分析可发现,这些防治技术都离不开化学防治技术的有力支持,这就会对环境和植物带来不良的影响,虽然林业技术可以不用化学药剂实现病虫防治,但这种方法需要改善植物的生长和生活环境,而起到的防治效果却要小于对植物生长环境及自然环境的破坏。由此可见,生物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具有明显优势,不仅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发生,还可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并且在应用此技术过程中不会对环境和植物造成任何破坏和污染,所以,此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防治手段。
2 生物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具体应用
2.1 增强害虫天敌的保护与利用
在生物防治技术中,最常见的防治手段就是保护病虫害天敌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生物链中以虫吃虫的基本原则,以此达到病虫害防治目的。但在应用此方法过程中,必须要分析与研究林业经常发生的病虫害类型和害虫种类,然后根据调查内容重点保护与利用害虫天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生物技术防治质量和效果。
2.2 利用菌类防治病虫害
利用菌类防治病虫害,实际上就是引进可以促使病虫害快速死亡的病原微生物,应用其自身的特点控制害虫的生存和繁衍,从而达到控制病虫害规模和数量的目的。在引进菌类前,需要对经常产生的病虫害进行相关研究,然后针对这些内容引入针对性的病原微生物,将其应用在林业管理和防治工作中。通常情况下,可以应用的菌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如青虫菌、杀螟松杆菌、松毛虫杆菌等,这些菌类不仅可以有效杀死相关害虫,也不会对林业相关植物造成伤害和污染。但在利用菌类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发挥出菌类防治病虫害的作用。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应用土壤处理法、喷雾法以及诱杀法,根据病虫害类型以及林业植物的特点进行选择和应用,以充分发挥菌类的防治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菌类防治病虫害过程中,还需要研究所要保护的植物,以此避免在消灭病虫害过程中对植物的生长和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林业病虫防治工作的发展。
2.3 加强人工诱杀技术的应用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运用人工诱杀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林业病虫害的数量,以此为林业植物的生长提供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现阶段人工诱杀主要有2 种手段,分别是植物诱杀和人工信息素诱杀,所谓植物诱杀实际上是在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地区种植一些可以捕杀害虫的植物,比如捕蝇草或诱饵树等,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数量。人工信息素诱杀就是人为释放动物识别信号或特殊物质,引诱害虫,让其进行雌雄交尾或召集同伴,进而集中杀死。但在应用这一技术时需要采集林业植物中的害虫雌雄相关信息,进而再利用技术研制出动物信息素,引诱害虫同类交尾或集中,以此起到保护林业植物的作用。但就我国目前发展情况来看,这一技术还处于试验阶段,所以,实际的应用范围以及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上一篇: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