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

农作物论文_源于空间诱变的大麦纯合突变体的氮 

来源:生物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2-01-10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2.1 盆钵土培试验

    1.2.2 溶液水培试验

1.3 测定方法

    1.3.1 成熟期农艺性状的调查

    1.3.2 苗期干物重和含氮量的测定

    1.3.3 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和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活性的测定

    1.3.4 荧光定量PCR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SP30-5在不同氮素水平下成熟期的农艺性状表现

2.2 SP30-5在苗期低氮下对不同供氮形式氮素的吸收和利用评价

2.3 两份材料在低氮水平不同供氮形式下的关键酶活性比较

2.4 两份材料在不同供氮形式下叶片中关键氮代谢基因的表达分析

3 讨论

文章摘要:为了挖掘氮素利用率高的大麦种质材料,以大麦(Hordeum vulgare)原始品种‘花30’和空间诱变结合小孢子培养获得的纯合突变体SP30-5为供试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下,比较其成熟期的农艺性状,同时,在苗期低氮条件下供应不同氮素形态时,对两份材料的氮素吸收利用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成熟期,相比高氮, SP30-5在低氮水平的单株产量、地上部干物重和氮素利用率均显著优于其原始品种‘花30’。在苗期,低氮条件下, SP30-5在三种供氮形式下地上部的干物重和氮素利用率均显著优于原始品种‘花30’,且SP30-5地上部对硝态氮的利用最强,对硝铵态氮和铵态氮两种氮素形态的利用无显著性差异。在硝态氮和硝铵态氮的处理下, SP30-5叶片中的硝酸还原酶和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活性均显著优于原始品种‘花30’,且在硝态氮处理下, SP30-5叶片中基因HvNR1和HvRbcL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和‘花30’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据此推测该纯合突变体材料在硝态氮供应下地上部氮素利用率的提高可能与叶中的硝酸还原酶和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活性以及编码基因HvNR1和HvRbcL存在一定的联系,研究结果为解析空间诱变纯合体氮素吸收利用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线索。

文章关键词:

项目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