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

对我国生物技术人才问题的几点思考 

来源:生物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4

发展生物技术,培育生物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科技界和产业界的共识。 《生物产业发展 “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生物产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以上,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高度关注我国生物产业发展中的技术人才问题。

我国生物技术人才的现状

我国历来重视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我国生物技术人才都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培养了规模庞大的生物技术人才群体。近几年,随着对生物产业认识的逐步深入,国家和地方都开始把生物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动生物经济。与此同时,国内高校纷纷加强生物学科的布局,加大生物专业的招生规模。据2006年统计,我国开设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三大专业的高校已从2000年的357所上升至703所,招生人数在2000年就超过3万人。目前,估计我国生物专业在校生总人数不低于15万,每年毕业的人数3万~4万。估计2000年到2008年,我国培养的生物专业大学毕业生总数不少于30万,我国生物技术发展已经具有了很好的技术人才储备。

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生物技术人才队伍。为了推动生物技术人才的发展,我国各级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积极探索和完善我国生物人才培养方案。以大学本科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扩大学生视野,为将来从事科研打下坚实基础,我国高校生物课程涵盖了生物领域的主要学科,学习的内容包括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同时,为了使学生掌握最先进知识,很多学校在教授专业课时还使用了最新的英语教材,采取英语教学。针对生物技术产业化人才缺乏、国际竞争力不足、人才培养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状况,教育部在2002年就批准在全国36所高校设立 “国家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在这些措施的指导下,我国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生物技术人才队伍。

引进了一批生物技术高层次领军人才。为了推动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政府、部门和地方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吸引生物技术高层次领军人才。在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共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等的支持下,我国已从国外引进1 200多名生物高层次领军人才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广州医药健康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科研机构和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饶毅、施一公、王晓东等国际知名生物学家,也纷纷辞去在国外的职位,全职回到国内发展。不可否认,他们的回国必将吸引更多的生物技术高层次领军人才归国创新创业。

我国生物技术人才存在的突出问题

生物技术人才流失严重。2008年7月,美国 《科学》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已经成为 “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这在生物领域表现尤为严重,2008年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本科毕业生60%直接赴国外深造,35%留在清华生物系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依据目前的情况判断,这35%的人在获得学位之后大多也会选择国外继续深造或工作。中科院某生物课题组十几年间培养的20多名博士全部在国外深造或者工作。据了解,他们去国外做博士后的原因除去国内的机会少、待遇不高外,目前国内对待海外归来人才和国内培养人才的巨大差异也是促使他们出国的重要原因。

在企业从事生物技术研发的人才较少。生物技术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大学本科毕业只能算是刚刚入门,从事技术研发需要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因此,很多生物专业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又选择继续学习。据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统计,该学院2007年—2009年毕业的本科生中,参加工作的毕业生比例分别为7%,9%,6%,并且大多数毕业生选择了销售或其他行业,基本没有人去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工作。考虑到生物技术的特性,即使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也需要经过几年的实践才能具备产品和技术的开发能力。虽然我国有2 800家现代生物技术企业,但由于这些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开发能力普遍不强,也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人才,待遇也不高,使得大多数硕士和博士也不愿在企业继续从事技术开发,他们首选是出国,其次是进入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另外,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人计划等引进的学者也基本都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虽然千人计划引进了一些企业人才,但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仍然是生物技术人才的主要聚集地。

上一篇:生物殖民主义——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的批判
下一篇:没有了